第三十六期:纪要||博物馆藏品与展品图录的编写——兼谈临时展览图录编写的问题

来源: 作者:贵州博物馆-办公室 阅读:2875次 发布时间:2020-08-27

DG7A9181.JPG

DG7A9206.JPG

DG7A9216.JPG


本期贵博讲坛由贵州省博物馆李甫副馆长主持。

讲座开始前,孙华教授认为本次讲座应该是业内专业的一个参考引向,供大家共同讨论。博物馆不同于一般的展览馆、美术馆和会展中心,博物馆最大的不一样就在于每个博物馆拥有其形成规模的藏品。藏品,只要是时代的杰作,就拥有其经典的价值。藏品即使现在是新物,经过一段时间,逐渐就会拥有年代价值,就逐渐成为旧物甚至是文物。时间,是区别文物和非文物最基本的指标。

博物馆与文物是紧密关联的。拥有丰富收藏的博物馆,其藏品主要收藏于库房,展厅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就一般博物馆而言,库房保存的藏品大大多于展厅陈列的藏品。藏品丰富的博物馆,很难将全部藏品与公众见面。

陈列在展厅中的藏品,由于时间、环境、展柜、展台、灯光等方面的制约,观众往往不能全面获得藏品信息,使参观效果受到影响。中国的文物,在唐代是个分界。唐以前,是低坐方式,装饰主要在器内,而唐以后,是高坐方式,装饰注重器外,因此,展示不同时期的藏品,展柜设计也应不同。因此,编写博物馆藏品图录,是展现博物馆藏品全貌、彰显博物馆地位、传播博物馆藏品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博物馆以及保管部和陈列部主事之人,应重视博物馆藏品和展品图录的编写。

讲 演

一、 编写文物图录的基本要求

要编写博物馆的藏品图录,首先要了解和认识自己博物馆藏品。因此,编写博物馆的藏品总目及总目提要,是博物馆藏品研究和展陈设计的重要基础工作。就如同石窟寺及石刻类文物,在编写考古报告之前往往都要编写自己石窟或石刻的“内容总录”或“分县(分省)全编”一样。最近在四川,国家文物局重点调查石窟寺,先调查摸清家底,到底有多少石窟、多少尊佛像。我们的古籍也是,如四库全书、古籍提要,同理,博物馆也是如此。

博物馆研究者要认识自己博物馆藏品的性质和价值,知道他们属于哪类文物,每件藏品在同类藏品中的位置,尤其是哪些文物是自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例如日本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他们的博物馆典藏部,重要文物的保管一定在库房最前面,而不是摆在犄角旮旯。这样便于遇到地震等自然灾害时抢救最重要的文物。文物的价值怎么认识?文物的价值是通过比较得来的。考古学和博物馆学的核心之一就是类比。通过类比,从而得出其价值和地位。无论是可移动还是不可移动文物,都需要类比来评估其价值,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遗产的文本在价值评估部分就都有“比较分析”内容。不仅要在本馆内做同类的比较,还要与其他馆的藏品比较。

博物馆的藏品通常属于可移动文物,其基本信息以及该藏品蕴含的价值,主要通过方便接触藏品实物的本馆研究者来观摩、发掘和揭示,不能坐等外来。如我国的石窟寺考古报告,宿白先生就说必须要由本馆的研究者来做来编写,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得全面而细致。

编写图录,要有分类学的知识,以便对博物馆藏品进行正确的分类。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就是考古类型学。考古类型学是考古学研究的基础,考古类型学属于分类学。分类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其他学科也是如此,生物学、地质学、文化遗产保护学,都是如此。

分类的原则:1.要有明确的分类目的,不是为了分类而分类;2.要有分类的层级标准,不同的标准只能在下一层级出现;3.分类要有不同的层次,建立不同的分类阶元表;不可能在一个层位完成所有分类,如遗产与非遗产、可移动文物与不可移动文物、有机质与无机质,都是不同的层次。图书分类的第一个标准,是装帧,是为了方便管理,其次才是语言分类。同理,博物馆保管文物,不同类别的文物有不同的保管要求,有机质与无机质,有机质中丝织品与木质,又都应有不同的要求。4.分类阶元表的不同类型都要有恰当的命名,名称要确切和简练,不易造成误解。我们现今的文物命名,是存在很多问题的。首先按器物的自铭,如鼎;其次命名有约定俗成,如觚,就是宋人的命名;第三,命名要易接受。如青铜器图录中饕餮纹鼎,所有都是饕餮纹。夏鼐先生专门有写过考古器物的命名。

我国的两个文物分类指导意见,可移动文物分类与不可移动文物分类,参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手册》分类。不过,不可移动文物分类有材质和表现形式两个顶层的分类标准,不同藏品特点的博物馆要根据自身特色和藏品种类,来选择顶层适用标准。

附:中国的文物分类。我国的不可移动文物分类的第一个层级可参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分类:1)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2)石窟寺;3)古建筑及历史纪念馆建筑物;4)石刻及其他;5)古遗址;6)古墓葬;不可移动文物第二层级的分类根据是《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分类标准》。

编写博物馆藏品图录,需要掌握文物的命名知识。我们目前的文物藏品名称,往往出现用文物种类名称代称个体名称的现象,如白玉琮、大方鼎等。如有多件同类藏品放在一起,就容易产生混淆。对于那些本来就具有拥有者或制作者的职衔名、姓氏名等信息的藏品,乃至传世的著名作品,当然可以沿用古已有之的习惯名称,但对于那些没有自名信息的藏品,就需要考虑其命名的有效性。

孙华教授向来主张用小地名加器类名称对器物命名的方法,如“郭家庄折肩兽面纹铜尊”;如果出土地点不明,藏品本身特点鲜明、有个体特征,甚至具有唯一性,那么可以藏品本身特点来命名,如双角人形神像铜足鼓;没有出土地点,且本身缺乏独特信息,可以收藏该藏品的博物馆名称的简称加上器类名称,如赛努斯基博物馆虎人提梁铜壶与泉屋古博馆虎人提梁铜壶等。总之,博物馆的藏品目录、藏品图录和展陈说明,都需要对藏品或展品进行具有区别性的命名,一看名称就知道是哪件藏品,否则就容易造成混淆。

编写藏品图录,要知道和掌握器物描述的方法,要善于文字表达;要须知文物或艺术品的描述是考古学、艺术史和博物馆学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中国传统文言文描述尽管语言简练,但时过境迁,容易出现理解的歧异,所以有传、注、疏等不同体例的注释进行阐释。如考古学中二字一句的描述,与国外尤其是艺术史图录的描述,就存在极大区别,这可能是历史和传统的原因。

博物馆藏品图录的文字描述,不是展厅中展品标牌的说明,要尽可能详细、准确、全面,在此基础上才是语言的精炼和文字的优雅。目前我们出版的博物馆藏品图录或展览图录,每件物品的描述往往过于简单,印刷却又过于精美。不是面向普通观众的图录,图像展示和文字描述都简单,不能充分表达藏品或展品应有的历史和艺术信息,这种现象应当纠正。

二、 编写藏品图录的种类和体例

编写博物馆展品图录,应该注意图录种类和体例。体例有不同类型藏品或展品的图录体例,有每种类型藏品或展品图录的全书体例,有每种图录每类器物的描述体例,还有每件器物的描述体例。图录的照片要讲究,全面、准确详细反映文物特征。

博物馆藏品通常经过了长时间的积累,因此一个藏品丰富的博物馆编写的藏品图录也会有不同的类型。

1.博物馆总体概况图录。

一个博物馆基本信息的全面而简要的概述,主要介绍该博物馆的发展过程,馆藏文物的总体情况和藏品特色,博物馆建筑和基本陈列的情况,以及博物馆最具代表性的藏品。总体概况图录所选的藏品,一定要能代表该馆收藏特点和精华。

2.博物馆藏品综合图录

这是一个博物馆代表性藏品的全面介绍。其内容有的按文明或文化或国家为纲,再以时间(或材质或表现形式为序)描述文物,如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图录(亚洲文明又有不同类型);有的只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物为主要收藏对象的博物馆,往往就直接按时代叙述该馆的代表性藏品(如按历史时期划分的五阶段论。四川博物院当年设计基本陈列,但四川地方史与中国通史不一样,如秦统一中原和秦统一巴蜀,时间是不一致的,另外,编写是以汉本位还是蜀本位,这些与大通史是不一样的。首先要有四川物质文化史的提纲,才会有四川史大纲的基本陈列);有的博物馆的综合藏品图录则是按藏品的质地或表现形式,以每种质地文物大致出现的先后顺序分类叙述这些藏品。

3.博物馆藏品分类图录

(1)普通型藏品分类图录:一般由博物馆的某类藏品研究的专业人员分头描述每件藏品的信息,信息一般比较简单,如《故宫藏青铜器》,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出版。故宫藏青铜器分为两类:夏商周至汉青铜器,宋以后仿古铜器。目前只出前一类,业内翘首以盼能出后一类,仿古铜器代表了宋以来金石学兴起以后器物制作的做法,各地孔庙,都有一批仿古器物,清代祭器。《贵州博物馆藏书画精品集》也属于普通型藏品分类图录。

(2)研究型藏品分类图录:一般由著名的学者详细描述和分析每件藏品,包括藏品的入藏过程、材质工艺、器类装饰、文字铭记、使用痕迹等情况的描述……。如《赛克勒博物馆藏中国青铜器》商、西周、东周三卷共四册,出版时间自1987年至1995年,目前国内还很少有这样长时间认真编撰的研究型藏品分类图录。

除此而外,博物馆的临展图录编写,是应该注意的问题。如今国家经济繁荣,博物馆经费相对充足,临时展览也往往编写印制精美图录,但由于临展筹备时间短,收录的藏品多是屡次公布过的文物,因此这类图录往往编写仓促、印制精美,其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往往不高,形同废品,价值还不如拍卖公司的拍卖品图录。

关于图录每件物品的描述,这样一些基本信息是无论如何不能遗漏。一是藏品或展品的名称后面,如果是考古发掘的出土品,应该注明出土单位的编号;如果是传世品或其他途径的征集品或采集品,也应该有博物馆的藏品编号;这样才便于查找和分辨。二是藏品或展品的时代或年代,应具体标注该物品的具体年代,不清楚年代的,也应尽可能具体些,以反映图录编写者对该藏品或展品的认识水平。三是藏品或展品的材料质地,要尽可能准确,没有检测的器物就不要先下结论。如标准铜器的材质,青铜、黄铜、白铜,不能仅凭肉眼判断铜器的合金成分。玉器也是如此,硬玉与软玉,如果没有成分和硬度数据,就难以准确知道其材质。四是藏品或展品来源,出土物品中,有出土时间与地点,要标注是发掘品、采集品还是征集品;出土与传世,传世品中,如果知道流传过程,也要尽可能注明;对于借展物品,还需著名收藏单位,以便研究者追踪相关信息。五是博物馆藏品图录,每件藏品的文字描述,需要全面、精炼和准确。三段式的文物词典类描述范式,应该是不可缺少的。学术类的藏品图录,言必有据,注释和参考书目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交 流

1.问:全球不少大型博物馆藏品数字化且免费公开高清文物照片下载后,纸质藏品图录的出版会受到影响吗?

答:第一,藏品数字化信息,只有少数博物馆能做得比较好,多数都存在很多问题。很多藏品数字化程度或公布的数字化程度,是不够的。第二,目前来说,数字化传播在短期内还不能代替纸质传播。数字化信息保存年限要远远短于纸质品保存年限,尽管数字化是趋势,但纸质品更利于长久保存。第三,我们的研究工作,尤其是研究者在利用藏品时,按照现行出版规范,如果使用的原始图片过多,会在出版过程中受到很多限制和带来麻烦,因此图录的出版与数字化并行。

2.问:图录出版时,中文与英文的转换存在差异,如何处理?

答:语言有许多习惯和表达的方式是不一样,是存在差异的,只要所传递的知识是准确的即可。

3.问:藏品编目定名与藏品图录命名,是与编目定名统一还是需要有另外的标准和规范?

答:命名是为了区分,基本要求是不造成混淆、不会导致传播错误,基础要求是做到可区分。

最后,李甫副馆长进行了总结。指出孙华老师学识渊博,研究范围广,涉及商周考古、古建、石窟寺考古。孙老师从基础具象的角度出发,是博物馆工作落实到物的研究,这对博物馆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希望能引发在座同事的深思。

孙华老师回应到,商周考古是个人学术的老本行;西南考古的涉及面非常多,包含贵州土司考古在内的都要懂一些;文化遗产研究是教学需求,涉猎博物馆也是因为文化遗产研究的需要。博物馆教学、博物馆人才培养与未来博物馆发展方向,是我想要达到的研究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