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期:纪要||[意]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吉多蒂:释展人说"不朽之旅——古埃及人的生命观"

来源: 作者:贵州博物馆-办公室 阅读:2703次 发布时间:2018-03-26

一、概览

2018年2月10日下午14:30,贵博讲坛第12期在贵州省博物馆A区二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期邀请佛罗伦萨国立考古博物馆埃及馆馆长、著名的古埃及学家、托斯卡纳考古遗址监管局官员、都灵埃及博物馆科学委员会成员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吉多蒂博士以《不朽之旅——古埃及人的生命观》为题作了精彩的讲演。讲座从策展人的角度解读了展品的来源情况及展览的主题,对观众好奇的木乃伊制作过程也作了详细的介绍,传递出古埃及人的生命死亡观及精神信仰。讲座最后现场观众还与主讲人进行了提问交流。本期讲坛由贵州省博物馆陈顺祥馆长主持,意大利方布展团队的成员也参加了此次讲坛。

1650770383565807.jpg

主讲人贵州省博物馆馆长陈顺祥

二、演讲

(一)溯源本次展览与佛罗伦萨埃及博物馆的关系及佛罗伦萨埃及博物馆简介

本展览诞生于几年前佛罗伦萨埃及博物馆的木乃伊研究期间。佛罗伦萨埃及博物馆是继都灵埃及博物馆之后意大利第二大的埃及博物馆。

1650770477617702.jpg1650770488873182.jpg

主讲人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吉多蒂

佛罗伦萨埃及博物馆的藏品主要收集于19世纪期间,但在18世纪的时候,在佛罗伦萨的乌菲齐美术馆已经收藏了一批埃及文物。1824年托斯卡纳的莱奥波尔多二世大公爵从澳大利亚驻埃及领事朱塞佩·尼佐利手中购买了一大批古埃及的文物。

以解密象形文字而闻名的专家、法国人商博良去往佛罗伦萨目的是参观尼佐利的藏品,在这里他遇到了比萨的伊波利托·罗塞里尼,商博良很快便成为了罗塞里尼最好的朋友也成为了他的追随者。1828年他们前往埃及开始了第一次科学考察,目的是破译象形文字,以及记录古迹。

约三十年后,1856年,佛罗伦萨埃及博物馆诞生了,馆址与现在的不同。1880年,连同伊特鲁里亚博物馆一起,被转移到如今的博物馆地点。对于新设立的博物馆的装潢工程委托给馆长埃内斯托·斯基亚帕雷利负责,在他的建议下打造出了一座具有古埃及风格样式的博物馆。1894年,斯基亚帕雷利调任去了都灵埃及博物馆。很多年以来佛罗伦萨博物馆不再有馆长。博物馆收到佛罗伦萨纸草学院的捐赠,其中就有在埃及安底诺和希博城市里挖掘出来的数量庞大的文物。这些文物包括在希博发掘的大量木棺,还有安底诺的科普特纺织品,这在欧洲也是最重要的古埃及藏品之一。

目前,佛罗伦萨埃及博物馆的馆藏品有15700余件,年代跨度从史前时期到科普特时代,三年前,11间展厅已进行了装修。

(二)解读展览主题及展品情况

本次展览的主题,呈现了古埃及文明中陪葬品的用途,以及灵魂要前往超现实世界的旅程。根据古埃及人的信仰,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来世的另一种形式。为了帮助死者面对未来,埃及人有在死者的坟墓里存放所谓“死亡之书”纸莎草纸的习俗。这是一系列约190章的祈祷文和准则,向死者表明死后等待着他的是什么,他的灵魂如何克服他在来生遇到的障碍和危险。

根据古埃及人的说法,灵魂有好几个组成部分,其中卡和巴尤为重要。它们是灵魂的各种组成部分。卡被认为是真正的灵魂,关系到死者的人性方面,而巴如同生命的呼吸,以一种人头鸟身的形式表现出来,以便它能进出坟墓。陪葬碑被设计成假门的形式,以便让巴退出墓穴。然而,活着的灵魂必须永远保留在自己的身体内,所以身体必须以最好的方式保存着。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一直是个谜,公众被其神秘和恐怖的一面所吸引,产生各种各样关于古埃及木乃伊的想法。因此,展览介绍了木乃伊防腐处理的主要方法,以及墓中陪伴木乃伊的特殊物品。

古埃及人进行防腐处理尸体,包括一系列的操作程序。操作的第一步是切除大脑,在身边侧面切开口子,取出腹部和胸腔的器官。第二步操作是使身体脱水泡碱处理。然后用防腐绷带和树脂填充腔体。最后一步的操作包括使用长达几十米的亚麻绷带包裹身体,在中间放置死者的个人珠宝和护身符。

其中特别具有重要意义的是被称作为心形圣甲虫的物品,这种圣甲虫放置在绑带内,木乃伊的心脏上面,承担着在死神奥西里斯进行审判后,神奇地将死者灵魂带入来世的任务。“kheper”这个词的含义,就是圣甲虫,实际上就是指出生,再起来。

所有的死者尸体防腐制作,历时约七十天,由特定级别的祭司执行操作。在防腐过程中器官被存放于四只卡诺卜罐内。该罐通常带有盖子,描绘成荷鲁斯神四个儿子的样子,每一位保护着人类身体的特定部位:艾姆谢特,长着人类的脑袋,保护肝脏;哈碧,长着狒狒的脑袋,保护着肺;多姆泰夫,长着豺狼的脑袋,保护胃;凯布山纳夫,长着猎鹰脑袋,保护着肠子。

做好防腐处理后,死者的遗体可以装饰着葬礼面具,然后放置于有着不同形状的木棺里面。最常见的形状是人形棺,比如在展厅展出的木棺。木棺被饰以代表着神灵的彩绘图画。

随着死者一起下葬的陪葬品由一系列日常生活用品以及葬礼上使用的物品构成。随葬品中就有巫沙布提俑,它们的雕像代表死者在工作中的灵魂,在来世取代死者进行工作。为此,巫沙布提俑被描述成木乃伊的模样,他们手中握着农具,肩上扛着袋子用于播种小麦。在巫沙布提俑身上通常有铭文指出死者的名称和称号,或刻有《亡灵书》第六章,雕像是为了承担死者在来世时的工作。巫沙布提在古埃及语中的意思是“给出答案的人”,而在末朝时期,它们的形式通常是每一年的每一天,每十座小雕像再加上一个守卫。守卫不再以木乃伊形象为代表,而是与活着的人穿着同样的衣服。

在墓地出现随葬碑,通常由石头制成,镶嵌在墙上,它有着很重要的意义。随葬碑根据时代而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和图像,但其功能都是一样的:为了确保死者的丧葬祭品以及祈祷,即便部分贡品遗失了,或没有在世的亲属照顾死者的坟墓。

事实上,通过表现食物和饮料,尤其是在随葬碑上面刻画的文字图案,或者所谓的“祭品模式”,石碑神奇地确保了死者在来世时所需要的一切。

其他随葬品还有布塔·索克·奥西里斯雕像,丧葬锥和贡桌。布塔·索克·奥西里斯是一位在坟墓里保护死者的神,丧葬锥是死者亲属探访死者的见证,在他坟墓上留下一个刻着他姓名和头衔的陶土丧葬锥。贡品盘子确保死者能享用食物和饮料,能够继续在来世生活。

坟墓里的陪葬品也有许多常用的物品:我们谈到死者的个人物品,如他的珠宝,也包括他在来世重建日常生活所需的一切物品。

我们发现各种各样的家具,如床、凳和极具特征的头枕,也有兼具保障活人和死者睡眠的功能物品。我们发现了衣物,如长袍,长袍和披肩,配以特色拖鞋凉鞋,以及死者的首饰,包括耳环、大项圈,手镯和金、彩陶(材料由埃及人发明)指环。

自古以来,河流植物、尼罗河流域和沙漠的沙子都为古埃及工匠提供了制作各种容器的原料,这些容器中不乏精品。在葬礼的陪葬品中,容器中包含食品,用以滋养死者永恒的灵魂。日常生活中的容器是为了储存、运输食品饮料,一般使用植物纤维,赤陶土、木、彩陶和有色玻璃贴制作。

卫生间的用品特别珍贵。在古埃及,无论男女都普遍使用放置在罐子和小碗里的各种化妆品,例如放置眼影粉的典型容器。这是一种黑色的眼粉,用于保护眼睛免受阳光和沙漠沙子的伤害。卫生间的其他用品包括带有双齿构造,线条简洁、几何型装饰的梳子,还有发出闪耀光泽的镜子,体现了古埃及人对于太阳神拉的崇拜。

总而言之,本次展览呈现了古埃及世界陪葬品的用途,由此带给人们对于世俗生活的审视。

三、意义

本期讲坛是“不朽之旅——古埃及人的生命观”大型古埃及文物展系列活动之一。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提到:“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中国、埃及同为世界文明古国,两国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发达的文化。丝绸之路兴盛以后,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更为紧密。今天,埃及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合作伙伴,随“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必将更加紧密。在此背景下,贵州省博物馆引进《不朽之旅——古埃及人的生命观》文物展,充分发挥贵州省博物馆在“一带一路”中的作用,增进观众对埃及的了解,促进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1650770549653221.jpg

现场观众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