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期:纪要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历史语境中的新古典主义绘画及其他

来源: 作者:贵州博物馆-办公室 阅读:3114次 发布时间:2019-09-19

概述

本期贵博讲坛由贵州省博物馆研究部主任李甫主持。18世纪末期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对欧洲的政治、文化、艺术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产生了新古典主义艺术,法国由此成为欧洲艺术的中心。在此,我馆邀请贵州大学美术学院裴临风教授做汇报,汇报内容如下。

1650784865952600.jpg

主持人贵州省博物馆研究部主任李甫


演讲

1650784940633296.jpg

主讲人贵州大学美术学院裴临风教授

今天的交流以贵州省博物馆《拿破仑展》为契机,向各位听众介绍这一时期流行于法国的新古典主义艺术。

新古典主义兴盛于18世纪中期,19世纪上半期发展至顶峰。这与拿破仑在法国的统治密切相关,紧接着还出现了很多艺术思潮。19世纪法国已经取代了意大利的艺术中心地位。西方有三个艺术高峰,一是古希腊、古罗马,二是15至16世纪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三是19世纪的法国,此时的法国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艺术中心。从古罗马以来,西方艺术是高度写真的,这与宋代以后中国古典艺术采用写意的艺术风格完全有别。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倡导艺术即科学,艺术家不再是工匠阶层,而成为教授、学者、乃至科学家,尤其以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为代表,以解剖学、色彩学、透视学、光影学,构建了科学绘画的体系,建立近代意义上的美术学院,到17世纪,被后来的艺术史家称为“法兰西绘画之父”的普桑去意大利学习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艺术,追溯古罗马艺术,对法国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世纪的新古典主义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法国现实,与古典主义艺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新古典主义一方面强调要求复兴古代趣味特别是古希腊罗马时代那种庄严、肃穆、优美和典雅的艺术形式;另一方面它又极力反对贵族社会倡导的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风格。

新古典主义又不同于17世纪盛行的古典主义,它排挤了抽象的、脱离现实的绝对美的概念和贫乏的、缺乏血肉的艺术形象。它以古代美为典范,从现实生活中吸取营养,它尊重自然追求真实,以及对古代景物的偏爱,表现出对古代文明的向往和怀旧感。

新古典主义不仅表现在美术中,也表现在文学和音乐中,它在法国兴起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18世纪下半期是法国封建君主制日趋腐败堕落和资产阶级逐渐强大的时期,是两个阶级面临决战的变革时代,此时社会阶层固化,分为僧侣、贵族、平民三个阶层,僧侣、贵族掌握了国家大量的土地和财富,普通民众生活极为贫困、痛苦,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而新兴的资产阶级拥有大量的财富,但却缺少政治、社会地位,也极为要求变革。以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为代表,18世纪开始的启蒙主义运动,要求社会改革,对法国、对欧洲产生重大影响。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夕,资产阶级为取得革命的胜利,在意识形态领域高举反封建反宗教神权、争取人类理想胜利的旗帜,号召和组织人民大众起来为资产阶级革命而献身。为取得这一革命斗争的彻底胜利,首先要在人们的心理上注入为革命献身的美德和勇气,那就是为共和国而战斗的英雄主义精神。古代希腊罗马的英雄成了资产阶级所推崇的偶像,资产阶级革命家利用这些古代英雄,号召人民大众为真理而献身。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就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产生了借用古代艺术形式和古代英雄主义题材,大造资产阶级革命舆论的新古典主义。

拿破仑上台后,随着拿破仑对北非、欧洲大陆的一系列战争,法国的对外战争逐渐演变为侵略战争。戈雅1808年所画的《起义》与《枪杀》,反映的就是拿破仑对西班牙发动的侵略战争。拿破仑称帝后,权力无限集中,进行极为有效的社会改革,保卫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但由此也引起民众的反感,如贝多芬原本用《第三交响乐》赞美拿破仑,但在拿破仑称帝后,贝多芬极为失望,将此曲改为《英雄交响曲》。

所谓“新古典主义”,首先是遵循唯理主义观点,认为艺术必须从理性出发,排斥艺术家主观思想感情,尤其是在社会和个人利益冲突面前,个人要克制自己的感情,服从理智和法律,倡导公民的完美道德就是牺牲自己,为祖国尽责。艺术形象的创造崇尚古希腊的理想美;注重古典艺术形式的完整、雕刻般的造型,追求典雅、庄重、和谐,同时坚持严格的素描和明朗的轮廓,极力减弱绘画的色彩要素。“新古典主义”的“新”在于借用古代英雄主义题材和表现形式,直接描绘现实斗争中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紧密配合现实斗争,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服务,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因此,新古典主义又称革命古典主义,它的杰出代表是达维德。以下,我们就共同欣赏几幅达维德及其弟子安格尔的绘画作品。

1650785212543160.jpg

达维德用绘画影射当时的法国社会,如《荷拉斯兄弟之誓》一面是古罗马时期一位父亲的三个儿子即将去决斗的英勇场景,另一面是三个女子痛苦的表情,体现了个人利益诉求在国家利益面前并不重要,共和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用古典画法,将画中的男性塑造为雕塑的质感。拿破仑特别喜欢这样的作品。此画现藏于卢浮宫,强调素描、结构、造型,而不是特别注重色彩表现。质感以假乱真,尺寸巨大,主题清晰。一层一层罩染出来,完全理性。

1650785173623614.jpg

再如《萨宾妇女》,用古罗马相互间人口掠夺的场景,妇女阻止了战争来表现和平的到来,说明对人类和平的追求。借古喻今,拿破仑一直发动战争,他一边发动战争,一边号召人类的和平,用战争达到人类的和平。此画中的古罗马城市富有特色,反观之,二十世纪以来,包毫斯设计以简约的设计风尚影响全世界。一方面促进了城市建筑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建筑设计的同质化,如当代的一些国内楼盘,设计高度一致,极为失败。

1650785136191415.jpg

又如《马拉之死》,藏于比利时皇家美术馆。反映了法国大革命重要的历史事件,马拉是职业革命家,患上了严重的皮肤病,所以必须在浴缸中边治病边工作,画面中被保皇党女间谍刺杀身亡的马拉死前没有惊恐的表情,而是像睡着了一样。新古典主义审美上不追求浪漫、强烈的戏剧性这些效果,而是一种高度理性的表现手法,像纪念碑一样的呈现场面。此画侧面用光,与中国传统绘画平面用光不同,郎世宁采用平面用光,其实是中国化改造后的油画风格。

另如《雷卡米埃夫人像》,表现了当时的时尚,崇尚古希腊、古罗马。画中女性着希腊、罗马式的服饰,画中的家具也都是古希腊、古罗马的风尚。朴实无华、返璞归真。达维德绘画中大量使用古罗马素材,也是和当时意大利庞贝古城的发掘有关,当时处于古罗马艺术发现的热潮之中。

《拿破仑一世及皇后加冕典礼》尺寸在9米左右,极为震撼。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加冕,巴黎圣母院是哥特式建筑,采光并不好。拿破仑要求教皇到法国来为其加冕,教皇无可奈何的去巴黎圣母院去给拿破仑加冕,画面上上百个人物,每个都有名有姓。拿破仑给自已和皇后加冕,教皇很尴尬的坐着,教皇成为摆设。表明神权地位急剧下降,成为摆设。

《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此画美化乃至理想化的拿破仑,这也是西方艺术的传统,如古罗马奥古斯都被艺术化的表现。拿破仑当时翻越阿尔卑斯山的时候骑的是毛驴,而不是画中的战马。画中的模特是达维德的侄子,完全的理想化的绘画作品,是达维德的代表作。这种绘画风格迎合了拿破仑的审美情趣,达维德也成为拿破仑的首席画师。

此处再谈下达维德最著名的学生安格尔,由此做一对比,安格尔艺术成就极高,年轻时在意大利学习,他很少画历史题材绘画,主要画人体和肖像,对政治绘画毫无兴趣,如《土耳其浴室》,使用圆形构图,展现形式美,研究纯艺术,描绘女性人体的曲线美。他崇拜拉斐尔,在借鉴的同时又有创新,具有浪漫主义的情调。《大宫女》此画具有异域情调,绘画质感非常好,人物模特斜躺,构图传统,但又有改革,为了追求形式美,将脊椎拉长了四节,也是受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泉》这一副画作中女性的站姿是古希腊艺术的经典站姿,此画断断续续画了三十年,是安格尔的代表作,是人体美的最高峰,创作了新古典主义的高峰。安格尔的古典主义肖像技法炉火纯青,质感以假乱真,不特别强调彩色。

1650785267956549.jpg

1650785328800416.jpg

讲坛现场


互动


1650785443767117.jpg


1650785510273278.jpg

现场观众提问


Q:拿破仑如此喜爱新古典主义艺术风尚,那么博物馆在本展览设计过程中是否需要借鉴新古典主义的艺术风尚?

A:我认为是需要的,达维德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直接受拿破仑个人审美的影响,新古典主义对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的崇尚,如果展厅的设计采用新古典主义简约、崇古的设计理念,更能反映拿破仑,反映当时的法国社会。


Q:戈雅(西班牙画家)对拿破仑在西班牙战争暴行的绘画,是否对拿破仑之后的失败有所影响?

A:不能这样认为,这夸大的艺术的作用,艺术作品只能反映现实,不能深刻的影响现实。



Q:《拿破仑加冕》画作本身处于理想的状态,是否属于理想的绘画?

A:加冕地点巴黎圣母院实际采光不好,画作进行了艺术加工处理,突出中心人物,精心设计出来的绘画,艺术家完全服从于拿破仑的政治需要,但历史事件本身是真实的。


Q:学院派真的是学院的吗?

A:学院派讲的是规范与传承,只有传承和继承才能创新。学院也存在问题,对个人艺术创作和想象的压制,如果不进学院,也可以成为大师。


Q:在艺术变革进程中,除了政治和科学因素外,还有哪些因素可以影响此变革?

A:哲学思想领域的变革也会影响艺术变革,而且是同步发生的,如哲学家柏拉图认为艺术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缘起于对自然和客观事物的模仿和再现。工业革命之后,非理性主义哲学兴起,各种艺术流派都受到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影响,抛弃古典主义艺术,如后印象派的梵高,画作表现的是内心的澎湃,而不是真实客观现实的模仿。艺术的转变和哲学、美学的引领密切相关。


Q:《荷拉斯兄弟之誓》是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作,《自由代表人民》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两者的区别是艺术上的区别还是政治上的区别?

A:《荷拉斯兄弟之誓》表现的是理性、严谨、庄重,不是浪漫主义式的激情澎湃;而《自由代表人民》作者德拉克罗瓦崇拜鲁本斯,强调剧情性、复杂性,崇尚色彩,表达个人主观情怀。在当时,德拉克罗瓦与安格尔有着激烈的争论,安格尔理性、严谨、唯美的艺术,虽然登峰造极,成就辉煌,但代表的是艺术的过去式,德拉克罗瓦强调色彩表达主观激情的浪漫主义绘画,代表的则是艺术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