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期:纪要丨新博物馆学视野下的生态/社区博物馆发展:文化赋权与文化引领

来源: 作者:贵州博物馆-办公室 阅读:2768次 发布时间:2020-06-23

开场

李甫副馆长主持:

李甫副馆长介绍了“贵博讲坛”的内涵和潘守永教授的学术简介。

1650853046733252.jpg

李甫副馆长主持讲座


演讲

潘守永教授主讲:

首先感谢贵州省博物馆邀请我前来举办讲座,其次感谢各位听众对本讲座的支持。看观众中有小朋友,这题目可能对小朋友太难了,我努力讲的通俗易懂,让大家都能有所收获。博物馆让小朋友喜爱,这是非常重要的,以往的博物馆对此并不关注。现在博物馆把不来的变成来的,把来的变成经常来的,把经常来的变为捐赠者,这是当代博物馆学很重要的一个自我要求。国际上的博物馆80%以上是私立博物馆,中国则不然,5150多家中,私立的只有1700多家,其余都是国立博物馆,使用纳税人的钱来投入博物馆事业。

希望能在中国和国外进行博物馆学的对话,今天用个人经历通俗易懂的讲一下新博物馆学。

1650853131459375.jpg

潘守永教授讲座现场

我是吉林大学博物馆学本科毕业,班上20多人,十多人此后从事博物馆学。贵州省博物馆是全国最后一批建设新馆的省级博物馆。现在5至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省级博物馆基本需要120人正式编制,60人左右购买服务的后勤人员。如故宫博物馆,现在每年运行经费1.3亿,如果钱达不到这数字,就无法运转。20世纪90年代,上海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最早开始建新馆,现在已逐渐不能满足需要,现在都再次建设新馆。所以,对于博物馆来说,早一些建设新馆还是迟一些建设新馆,其好坏并不一定。当前,基本每个县都在搞博物馆,都有一些各类藏品,或者做一些民族性展览,但有些不适合博物馆形态的展示,由此,博物馆学本身需要发生变化,如歌舞,如何用博物馆的方法来展示。我参与了博物馆条例、非遗法的编写,其中要下定义,这是最难的。

中国现在有200万的村,其中传统村落有7700多个。现在要比较文化遗产社区做与不做对一个村落的影响,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做了要好得多,政府资金投入要多10倍以上,各项基础建设项目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从时间上进行对比,浙江、广西、贵州先后做社区生态博物馆,其中做得最好的浙江,成效最大。

生态、社区博物馆是将某一社区或某一区域整体作为博物馆,包括其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是当地居民(传统村落或者工业遗产地居民)利用其有形和无形文化遗产以及自然环境作为资源,吸引参观者,在保护多元文化遗产和自然环境的同时,通过旅游服务,进而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社区的知名度。

生态博物馆英文eco-museum,是法文musée éclaté的转译,它是一种通过科学的、教育的以及文化的手段来管理、研究和开发某一特定社区中包括自然和文化遗产在内的所有遗产的专门性机构,是公众参与社区规划和发展的工具。

社区博物馆英文community museum 、 tribe museum or neighbor-hood museum。Museum mile遗产社区/博物馆社区,国际博物馆协会认为,生态博物馆与社区博物馆是一样的,是一个文化机构,这个机构以一种永久的方式,在一块特定的土地上,伴随着人们的参与,通过研究、保护与陈列的功能,强调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整体,代表的某个区域及继承下来的生活方式。

传统博物馆以研究者为中心,以艺术史、社会文化历史、人类学(民族学)、科学技术四类相关系统来分类。决定形态是人的行为,在文博领域中,最重要的是人的行为。如贵州省博物馆参观路线都是贴墙走线的方式,所以有一些展览的形式已经改变了,成为网格化。今天生态博物馆带来的最大挑战,就是博物馆不是以研究者为中心,成为观看主义的,特别适合网格化的,这样的博物馆要有一个解读中心和解释中心。如哥拉斯博物馆,当地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所以这个博物馆首先收了各种大型机械20余种;第二选择了人,收集了4500多个本地工人的故事并选了250个;第三,亚当斯密是哥拉斯名人,今天对经济来说,最重要的是资本;第四,讨论的是技术,落在当地。这个展览成为欧盟领域博物馆最高奖项的获得者,可以看到,这个博物馆与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不同,而是讨论人的行为和本地关系的一个博物馆。对于这种博物馆来说,当地人是最好的讲解员,有400个本地志愿讲解员。这个博物馆没有馆长,只有一个经理。大都会博物馆馆长在21世纪最大的变化是,他的名片上多了一个ceo的称谓,给捐赠者强调他的管理能力。国际上大的博物馆随着管理体制机制的变化,也在不断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当人均年收入超过8000美元时,博物馆会有一个大的发展。当前,12岁以下的小朋友经常参观博物馆后,在其长大后一定会经常自主观摩博物馆。当前,不是因为收了文物而建博物馆,而是周边居民有需求了而建博物馆,完全是建构主义的理论,包括现在欧洲博物馆发展也是这样的。按照西方美学系统,编织、纺织这些进不去西方的博物馆,现在有所改变。现在博物馆要做从文化赋权到文化引领。

第一座生态博物馆产生于1971年的法国,法国有90多家、意大利100多家、日本韩国10多家、中国40家……全世界300多家生态博物馆。如博莱塞生态博物馆是在当地居民的帮助和直接参与下,通过保存和介绍博莱塞地区的建筑、景点、乡村以及实物、文字和口头的记忆,学习、保护和展示本地区内全部自然、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按照生态博物馆的一般形式,这座生态博物馆在风景秀丽的自然环境中分布着9个“点”,在传播知识、保护和开发本地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生态与社区博物馆是后工业时代出现的,有对工业及前工业时期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与发展相协调的一套概念和体系(西方国家最先出现,然后在全球发展),是应对全球一体化所带来的文化认同危机、文化自觉意识的丧失以及文化雷同化的一种策略和方式。日本、韩国是将生态博物馆与本土文化认同、“造乡运动”等结合起来,是一种“文化回放”。Eco-包含了两种ecological自然生态的,economical经济的(生计的)。它还可以包括第三个即living的(生活及生活方式的),从而实现文化赋权。

贵州生态博物馆建设很早,当时选择的是北欧模式。在此模式中,博物馆并不盈利,而在贵州当地,当时亟需的是经济发展问题,所以博物馆如何促进经济增长,是一个问题。如本人做的福州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只有一户原本的居民,为此招了一些“居民”来进行文化扮演。再如开平碉楼,采用法国模式,将遗产打包后交由他人经营,并不是特别成功。中国如用文物的管理方式来管理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全部不能生存。如安吉生态博物馆,由中心馆(资料信息中心)、12个专题馆和20多个展示馆组成,突出产业主题。安吉与杭州相隔不远,西湖龙井是世界名茶,但安吉白茶的名声则很小。对此,在宋代文献中,发现安吉白茶是贡茶,通过博物馆、产业引领,做大安吉白茶的品牌,2013年白茶收入给全县人均增收2500元。博物馆带来了直接投资,旅游带来收入的增长,土地增值10倍以上。交通条件、道路的改善,村寨纳入全县总体规划与环境整治、水电气等,城乡一体化基本完成。美丽乡村成为魅力乡村。

文化引领:当代生态/社区博物馆新探索。生态博物馆规划以保护和发展并重,充分考虑到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旅游接待质量。安吉的例子表明:生态博物馆即便在最小乡村,但规划一定要从更高的层面进行,博物馆的发展一定要与民生结合。贵州在生态博物馆建设过程中发明了“六枝原则”,但浙江对此作了最好的贯彻。

资源整合与效益最大化议题。7部委的传统村落保护提出利用新课题,过去只有保护,没有利用。如何利用?生态博物馆是一种好的方式;基层博物馆关注地方社会史,关注社会技艺,但目前的专业水平、人才储备等还不适应新的需求。村落“虚空化”将是一场人人尽知的灾难。“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已经衰败,需要文化价值的附加,重新提升打造、确认“农业的文化价值”,城市人回归乡村的可能性,生态与社区博物馆重塑文化价值、品牌。

总结:从1985年引入生态博物馆的概念算起,生态博物馆理论在中国已有了30年。1997年生态博物馆在贵州发起,从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梭嘎建立开放算起,至今生态博物馆在我国已经有了整整20年的历史。迄今为止,全国建立了40多座生态博物馆。个人经历:2005年以来参加国家文物局生态博物馆考察组,对全国范围的生态博物馆进行系统调研;2006年,西江千户苗寨保护与博物馆建设;2007至2008年,参与主持完成中国生态博物馆现状调研;2008至2009年,参与主持中国生态博物馆2008至2012年发展规划前置研究;2009年主持安吉恒泰博物馆群规划与实施方案,主持舟山海洋渔业生态博物馆规划;2012年永定河文化生态博物馆;2015年主持松阳乡村(生态)博物馆群规划建设;2016年主持乐陵金丝小枣文化生态博物馆规划建设等。

文化回归,如何可能?赋权是开始,文化引领是目的。


交流

问:是否需要对生态博物馆中的原住居民进行培训?

答:里面的居民要有一个自我认知,需要一个培训;外来的人同样需要培训,要尊重当地人。如我在山西做的一个项目,从事项目需要文化的情怀,如在生态博物馆文化遗产基金中有15%的经费用于培训当地居民。有些情况需要政府来平衡,村民有问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反映出来。

问:最近两会提出要尽快制定《博物馆法》,想问下您对此的看法和预测?

答:因为我曾经参与过《博物馆条例》编写,现有的条例是由国务院公布,层次上不及全国人大的立法,国家非常希望有相关立法。但现在已有的《文物保护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中,纳入有博物馆的相关方面,故在公布《博物馆法》的同时,必须开展对《文物保护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修法。现在中国广义博物馆从业员工16万人,每年3万多个新展览,产业总量很大,非常值得做一部法律。现在的博物馆免费开放只是一个条例,亟需立法来进一步落实。

问:生态博物馆往往地处偏远,一般进去的人不会走马观花,这类博物馆的受众是怎样的群体? 

1650853169947074.jpg

与听众互动交流

答:贵州当时选的生态博物馆比较偏远,那是当时基础交通不便,现在交通好了,已经不算偏远了,反倒不少观众感觉路程太短,不够尽兴了。现在村落消失的非常快,所以在未来三十年,村子在中国一定会成为一个非常奢侈的东西。还有,中心和偏远,这是一个主观问题。

问:去年我去梭嘎村,看起来比较衰败。为什么贵州的生态博物馆发展并不好?您今天讲的“赋权”一词,我们有何资格来给村民“赋权”呢?

答:我觉得需要把生态博物馆纳入贵州博物馆系统来,要由博物馆领域专业人员来做,一开始是国家层面来弄的,但后来开发不好。贵州创立了“六枝原则”,但没有做好,原因可能很复杂,如社区发动不够,需要有社区的介入,有相应的收入分配机制。浙江的生态博物馆不错,但很难模仿。贵州省博物馆可以利用自己的力量、利用志愿者团队,借助扶贫的大政策,自己来做生态博物馆项目。inpower一词在中国通用翻译为“赋权”,语汇系统从众,名称不影响实际。

李甫副馆长对此问题进行了回应:指出最近贵州博物馆联盟已经成立,通过这一平台,今后我们对贵州生态博物馆进行总结、探索和改进。如潘老师所言:一位梭嘎的村民参加法国生态博物馆建设培训学习归来后,为生计不再从事生态博物馆探索,而是从事打字员工作,这除了是意识问题外,更重要的是经济问题,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这种选择有其内在的必然性。现在经济发展了,我们有很好的条件来继续探索建设好生态博物馆。

问:现在全球处于疫情阶段,对此中国博物馆如何面对?您如何看待当前博物馆文创的发展?

答:全球疫情对各行各业影响都很大,未来会怎样也不太好预测,而且此病和人的聚集有影响。所以博物馆需要搞清楚对经常去博物馆的人有何影响,但现在全球的博物馆领域对此问题都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现在还处于一个调研阶段。对中国来说,最大的影响是削减经费。现在文创是博物馆行业发展的热点,但效果并不好,很多文创产品质量不过关,文创首先要满足实用功能,文创是博物馆展览的补充,赚钱并非第一要务,现在的政策解决不了文创经费从何而来,文创的收入如何使用,文创出现亏损如何办这些问题。

问:我们是一个公益组织,想在贵阳周边做一个公益博物馆,把一个村子活化起来,做一些学术研究,想做一些社会倡导。现在只是设想,如何评估可行性呢?

答:第一,要明确做什么,拿出明确的方案;第二,要有相应的运营团队来运营。国家对此领域的支持力度非常大,我觉得是一个比较好的项目。


尾声

李甫副馆长总结:

感谢潘教授将他多年来从事的生态/社区博物馆研究成果与我们进行分享,贵州省博物馆作为全省博物馆龙头,将积极探索博物馆建设之路,尤其是怎样更好开展生态/社区博物馆研究问题。

今年,贵州省博物馆《多彩贵州——民族文化陈列》获得了第十七届全国博物馆陈列展览十大精品,极大的提升了贵州省博物馆在全国博物馆界的社会声誉,是对贵州几代博物馆人的鼓舞和肯定。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我们将邀请国内著名的如潘教授这样的文博大咖前来,与我们分享国内博物馆同行的先进做法,传授心得,请继续关注贵州省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讲座信息。感谢在座的各位“贵博讲坛”忠实“粉丝”,能在疫情期间继续前来聆听讲座,是对贵州省博物馆工作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