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御藏之宝”,赏帝王印章,风雅过大年

来源:本站 作者:贵州博物馆-清平乐策展小组 宣禹杉 阅读:4407次 发布时间:2022-01-04

新春年节将至,不知大家假期有何安排?疫情尚未结束,长途出行多有不便,不如就近来贵州省博物馆品宝赏印,过个风雅的春节吧!

我馆《清平乐——<韩琦楷书信札>及宋代文人风韵展》中的主角——《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在从宋英宗时期到现代将近一千年的时间中,被多位历史文化名人收藏鉴赏过,期间也曾收藏于清宫之中,一度成为“御藏之宝”,且备受几位帝王的喜爱。大家耳熟能详的清代帝王比如康熙、乾隆、嘉庆、宣统等几位,都留下了对这件“御藏之宝”的品鉴记录,此卷上就有他们的鉴藏印数方。本次展览中还一同展出了康熙、乾隆、嘉庆、宣统等几位清代帝王的书法、诗文和印信,谨供大家品鉴。

乾隆帝在余暇之时常常以诗歌自怡。据统计,他保存至今的御制诗有4万余首,堪称中国最高产的诗人。正如他自己所言:“几务之暇无他可娱,往往作诗古文赋。”他还先后得“五词臣”梁诗正、张照、汪由敦、沈德潜、钱陈群陪他吟诗作赋,优游唱和。从文学价值上看,乾隆的诗水平并不高,但数万首的高产却能窥见一位帝王对诗歌的钟情与热爱。在本次展览中展出的《清明杏花图》(见图1)是钱维城奉诣而作,上有由于敏中书写的乾隆帝御题诗。上钤有“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嘉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宝笈三编”等清宫鉴藏印信。《西湖图》(见图2)也是董邦达奉诣而作,上有由汪由敦书写的乾隆帝御题诗。上钤有“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嘉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宝笈三编”等清宫鉴藏印信。

图片1.png

图1:钱维城清明杏花图轴  清  贵州省博物馆藏


图片2.png

图2:董邦达西湖图轴  清乾隆十六年  贵州省博物馆藏

乾隆皇帝对于书画也有着对诗歌般的热情。书法方面,乾隆遍临历代名家法帖,尤其推崇王羲之父子的书法。他的字圆润秀丽、流畅自如,虽算不得上乘之作,却也颇有可观之处。本展览展出了乾隆皇帝的两幅真迹。《弘历行书缂丝屏》(见图3)为清乾隆六十年(1795)新春年书,此时乾隆已是古稀老人,福寿双全,因此上钤有“五福五代堂宝”“宁寿宫宝”和“八徵念耄之宝”等印;《弘历楷书“惠孚海峤”横幅》(见图4)上钤有“乾隆御笔”常用玺。

图片3.png

图3:弘历行书缂丝屏  清乾隆六十年  贵州省博物馆藏


图片4.png

图4:弘历楷书“惠孚海峤”横幅  清  贵州省博物馆藏


为对比《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上清代二位题跋者的官方书法特征,本展览特展出康熙皇帝的书法作品一幅。康熙帝一生勤于书法,自言每日练千余字,从无间断,他自己说:“几余游艺,临摹各大家手卷,多至万余,手写寺庙匾榜,多至千余”。同时,他也深谙书法与政治的关系,十分注重书法的政治意义。在如此观念的指导下,康熙帝于历代众多书家中选择了继承“二王”一脉、且以中正闲雅著称的董其昌。董氏这种不激不厉的中和之美对于扭转明末以来乖张极端的审美倾向,以及遗民书家对现实不满的怪诞书风是非常有利的,也十分符合清初回归正统的文化政策的需要。据《石渠宝笈》载,康熙皇帝临董其昌书法多达36件。

本展览展出的《玄烨行书诗轴》(见图5)就是学董字而成,此幅行书诗轴无款,上钤康熙皇帝常用玺“康熙辰翰”。

图片5.png

图5:玄烨行书诗轴  清康熙  贵州省博物馆藏



在《清平乐——<韩琦楷书信札>及宋代文人风韵展》中,我们特地制作了“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宣统鉴赏”五方皇帝的书画鉴藏印,欢迎大家带上自己的书画作品来到博物馆,盖上一方帝王印(见图6),沾沾几位皇帝的文才诗意,读读乾隆的诗,再品品康熙的字,这个新春福气满满,风雅足足。

图片6.png

图片7.png

图6:傅思齐、薛永宜2位小朋友在她们的画作上盖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