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连赞6次!从贵博国宝孤本,看古人如何“点赞发弹幕”

来源:本站 作者:众望新闻 阅读:2875次 发布时间:2022-04-08

看到喜欢的书画作品,古人如何表达“赞”?他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发弹幕”表达喜爱之情?正在贵州省博物馆展出的《清平乐——<韩琦楷书信札>及宋代文人风韵展》,来自贵博馆藏,宋代名臣韩琦的孤本真迹,就对古人“点赞发弹幕”作出生动的诠释。

c868_935873031307549.jpeg

韩琦,北宋政治家,词人。侍奉北宋仁宗、英宗、神宗三代皇帝,是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在宋代庞大的文官群体中,这位备受皇帝宠爱的元老重臣,业务能力强,智商情商“双高”,还是宋代高富帅雅“代言人”。

W020220311423002691001.gif

但无论是有胆识、有气魄、有手腕的“一代风云人物”韩琦,还是擅长书法、作诗文辞章的“文艺青年”韩琦,流传至今的书法作品却很少。

在贵州省博物馆馆藏近5000余件卷轴书画中,《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内,创作于北宋时期的《信宿贴》与《旬日贴》,便是流传千年,韩琦现今唯一传世法书。

全长867.7厘米,横31厘米的《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由韩琦《信宿贴》《旬日贴》与卷后11人的13段跋文组成。除韩琦真迹外,还包含北宋中期、元代中晚期、清代早期多个时代、多位历史名人的“点赞”和“长篇弹幕”,堪称“国宝综合体”。甚至可以说,任意截取一篇跋文,它的独立价值就能成为一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W020220311529928835270.gif

跨越千年的《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历经数次朝代变迁,在乱世中得以保存。1964年,由贵阳市政府正式交拨藏于贵州省博物馆。2012年,该卷列入国家重点保护且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

2022年1月,《清平乐——<韩琦楷书信札>及宋代文人风韵展》在贵博开展。这件国宝级孤本也完成自贵博建馆以来,第三次陈列亮相。

笔墨之间,寻觅方寸中华。领略国宝孤本的文化魅力,或许从古人“点赞发弹幕”的视角,能更为生动的揭开书画背后的历史秘辛……

W020220311529929384863.gif

盖印章,是古人鉴赏书画“点赞”的方式之一。

提到书画,不得不提书画“点赞狂魔”乾隆。被他看中的书画作品,加盖的印章就像是被拔过火罐一样,《北宋韩琦书信札》卷中的《信宿贴》也不例外。

《信宿贴》是韩琦写给欧阳修的感谢信,感谢欧阳修为昼锦堂撰写《相州昼锦堂记》。从全文150余字的字迹中不难看出,韩琦是唐朝书法家颜真卿的“铁杆粉丝”,也可以看到宋代中早期书法学习颜体的发展趋势和文人书法的体现。

W020220311529929753562.gif

《信宿贴》中虽没有乾隆的题字,却有乾隆加盖的6枚印章。包括“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御书房鉴藏宝”“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

集齐这几枚章则证明,此卷不仅藏于御书房中,还被录入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大型著录文献《石渠宝笈》,并被鉴定为“上等”作品。

有趣的是,《石渠宝笈》是由皇帝亲自参与,含整理、鉴定研究、著录、出版的大型文化工程。由此可见,乾隆对此卷的喜爱,不仅代表个人,也代表了官方、国家机构的认可。

除了乾隆的疯狂点赞,在该卷的鉴藏印中,还有来自嘉庆皇帝颙琰的“赞”。

1650875900959610.gif

嘉庆帝从小陪父亲乾隆鉴赏书画,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对古画法书也有浓厚对兴趣。在此卷父亲留下的6连赞中,嘉庆帝也加盖“嘉庆御览之宝”之印,“跟风点赞”以表收藏。

而相比前两位皇帝的“赞”,只做了3年皇帝宣统皇帝溥仪,对此卷加盖的“宣统御览之宝”“宣统鉴赏”“无逸斋精鉴玺”三枚印章,似乎没有鉴赏后点赞的雅致。盖章“点赞”的背后,是因紫禁城管理松懈,宫中藏品被盗严重的一次盘点和整顿。

1650875911577391.gif

除了三位皇帝的“点赞”,在《信宿帖》《旬日贴》后,还有来自元代至清代,共11个“大V”写的13段题跋。分别是元代江南地区文人蔡景行、泰不华、杨敬德、祝蕃、班惟志、李齐、张圣卿、李懋、陈梁;和清代官员王鸿绪、高士奇。

题跋,是品评、鉴赏的意思,相当于现在的“发弹幕”。在《北宋韩琦书信札》卷中,留有名字可考证的“旁观”鉴赏人多达20余人,其中包含元代至清代的名流雅士,皇帝近臣。

1650875938139785.gif

尤其是在元代14位鉴藏人中,既有朝廷高官、在地方教习的儒士、文坛大家,也有才华横溢却隐居不做官的人、戏曲艺术家。其中,元代学霸泰不华和李齐,还是以身殉国的忠烈大臣。从民族身份来看,可考证的14位鉴藏人涵盖色目人、契丹人、汉人。

从这些提拔“弹幕”中,我们不仅可以一探元代多民族文人的“朋友圈”,还能从中解析此卷“究竟经历了什么”。

如,解读元代鄱阳县丞李懋的跋语,不难发现,元代武将世家“石抹家族”将韩琦二贴送给韩诚之时也写了跋语。但该卷流传到清初,著名学者高士奇从北京古玩市场买入时,这段“弹幕”却不翼而飞。对此,研究学者推测,鉴于“石抹家族”名气颇大,其留下的墨宝,很有可能被其他收藏者切割另外装裱。

除了围观“点赞发弹幕”背后的故事,从《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中,我们还能赏析到北宋中期、元代中后期、清代初年的代表性书法。

其中,元代9个“大V”的“弹幕”跋文包括行书、行楷、隶书,或端谨儒雅,或飘逸洒脱。尤其是这段元代隶书跋文,在书画中最为稀有,成为元代书法中的精品。

W020220311529932691384.gif

再看清代公务员王鸿绪和高士奇的书法风格,中正、平和,恭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清初皇室的喜好和官方审美,与元代相比缺少了个性符号。而这,也体现了一个特定时代和特殊群体的书法特征。

W020220311529933183747.gif

从国宝级孤本真迹,看古人“点赞发弹幕”,一窥宋代文人之“雅”。在贵州省博物馆展出的《清平乐——<韩琦楷书信札>及宋代文人风韵展》,以《黄花晚香——<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研究》一书为基础,以一件“明星文物”为中心,以150余件文物“烘托助力”,将带你探析流传千年的北宋风韵,一解笔墨丹青背后的历史密码。

12.jpeg

                                                                         

                                                                           内容来源:众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