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期:纪要||重庆博物馆的文化表情

来源: 作者:贵州博物馆-办公室 阅读:3510次 发布时间:2020-09-01


程武彦馆长首先感谢贵州省博物馆,祝贺贵州省博物馆《多彩贵州——民族文化陈列》在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获得十大精品展的奖项。程武彦馆长说贵州省博物馆获此奖项十分不容易,贵州省博物馆付出了很多努力。此次十大精品展在初评阶段已有一百余个展览进行竞争,按十大精品奖评奖惯例,每年20个展览进入终评,今年有24个展览进入终评,24选10竞争十分激烈。贵州省博物馆《多彩贵州——民族文化陈列》内容、形式赢得评委好评,应该表示祝贺,这也是西南博物馆联盟取得的一次成功。

我们的博物馆有两个名字,一个叫重庆博物馆,一个叫中国重庆三峡博物馆。中国重庆三峡博物馆这个名字是国务院办公厅授予的,过去用这个名字多一些,最近也在陆续的使用重庆博物馆这个名字。很多来参观的观众认为中国重庆三峡博物馆是专题博物馆而不是综合博物馆,针对这一歧义,我们也向市里相关部门进行了反映,可以是一套机构两个馆运行模式,建议市里择期启动重庆博物馆的建设。目前这个项目已经纳入计划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重庆博物馆将与大家见面。

博物馆收藏的是历史、文化、文物,但是博物馆的观众是现代的人,所以博物馆的历史、文化、文物与观众之间如何建立联系是文博人需要思考的。在传统印象中,博物馆是象牙塔,是高高的殿堂。观众在参观博物馆后对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文物本身的了解能到什么程度,对此的反馈不多。博物馆应该根据观众的需求来展示历史文化、展示文物,不应该用学术研究的体系展示历史和文物。博物馆是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博物馆应该在这一桥梁上把历史文化传递给观众,让观众在相对短的时间里了解这一区域内发生过什么,有什么特征。博物馆应该怎样把昨天的历史文化以什么表情、形式呈现给观众,今天的博物馆又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来融入现在的文化科技,让观众能更直观的了解博物馆,这是一个课题。今天的主题就是博物馆的表情,每个博物馆的表情都不一样,但在这当中能够探讨出地域的不同的博物馆应该有什么样的表情。今天以中国重庆三峡博物馆为例,主要讲三方面内容,第一是梳理重庆的历史文化、文脉;第二,介绍中国重庆三峡博物馆的基本情况;第三,对下一步博物馆融合发展的实践和思考。

一、昨天:重庆文脉

1.重庆概况

大家对重庆应该比较熟悉,与贵州毗连,是长江上游的中心城市,面积8.24万平方公里,三千万常住人口。重庆面积是贵州一半,但人口是贵州的百分之七十几,人口密度更高。成渝地区是中国三大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由于人口密度高,城市建设带来很多问题。重庆又叫山城,山地占百分之七十六。长江穿过重庆全境近七百公里,所以重庆也叫江城。在过去的文明中,靠山滨水是人类起源最重要的地形之一。重庆辖38个区县,加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这构成了现在重庆的基本版图。讲历史、讲文化是不能按行政区划来讲的,因为历史上各地方的疆界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历史只能讲区域,不能讲行政。

2.重庆历史

史前时代:在上世纪三峡文物抢救保护当中,于巫山龙骨坡发现了距今200万年的巫山人的化石,有巫山人左下颚牙齿和颚骨,此后重庆的旧石器文化非常发达。巫山人之后,有距今100万年九龙坡石斧,有距今70万年前的奉节烟墩堡旧石器遗址,有距今40万年以内的玉米洞遗址,还有距今2万年的铜梁文化遗址,巫山龙骨坡玉米洞遗址现都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是一个石器非常发达的地区,表明这一地域的史前文化非常发达。

图片1.png

巫山人化石

先秦时代:巴人在现两江交汇的渝中区建立自己的都城,成立巴国。巴人协助周天子取得战功被封“姬”姓,封为巴子国,有了巴人、巴族、巴国,就有了三巴的文化。巴文化的地域范围很广,不仅仅是现在重庆,还包括川北、陕南、鄂西、湘西和黔北地区,这是过去巴文化所覆盖的范畴。因为东有强楚,西有蜀国,北有强秦,南有方国,所以巴文化的文化圈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在三大强国的夹缝中求生存,使巴国常年累月的处于战争状态。现在出土的巴国时代的出土物中以兵器为主,巴族是一个经常打仗的民族,是一个在崇山峻岭当中艰苦作战的民族,所以巴国出兵、出将,至今川渝一带仍是中国重要的兵源基地。这是一件虎钮錞于,是目前发现的錞于中体积最大的,是“錞于王”。錞于的顶盖上有一只老虎,顶盖上有羽人击鼓,反映了巴人的渔猎情况,上面椎髻图像的造型与夜郎和其他那时候的民族在造型上基本一致。在非常早的时期,在过去所说的西南夷这一区域有很多相似的文化形象存在。巴人认为其祖先是廪君,廪君去世后魂魄化为白虎,白虎是巴人的图腾和崇拜。巴国有多大呢?在巴后期到秦刚建立的时候,巴国一共有十五万八千户人,大概70万人左右,这是一个小方国的规模。

                         

图片2.png

图片3.png

虎纽錞于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经济取得发展的时期,人口密度大,为社会的发展积淀大量财富。这一时期出土大量汉代石刻、石雕、汉阙等。在三峡文物抢救保护时在忠县乌杨镇长江边上发掘的汉阙,是一对子母阙,子主阙高5.4米,子阙高2.6米,总重70吨,刻满各种非常精美的图案。因此汉阙深埋于土中,故保存得十分完好,是重庆汉代高度发达的标志。这件车马出行图石刻是在成都羊子山一墓里发现的,长8米,是汉代高官一家人出行和生活的场景,前呼后拥,车撵齐备,阵容之大反映出汉代的经济发展情况。最后这张图片是奉节白帝城外景图。讲三国就一定会讲到白帝城,白帝托孤这是一段非常有名的故事。在日本给日本人讲三峡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就会讲到这一段,一讲三国日本人都知道这段历史。

图片4.png

汉代画像砖车马出行图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重庆地区战乱经济发展缓慢,民族交流较多,但在重庆地区留下的遗存并不多。重庆地区最发达的是诗歌文化。众人皆知成都杜甫草堂,但杜甫居住时间最长的是重庆奉节。当地有一镇名草堂镇,杜甫在此居住好几年,比成都草堂居住时间长。杜甫在奉节期间做140多首诗,占其一生所做诗歌数量三分之一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诗句都是在奉节写下的。李白也到过三峡,还有更多的文化名人都到过,古人被贬常贬至三峡,如刘禹锡、陆游、黄庭坚等都在此留下大量诗篇,所以奉节也叫诗城。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节目外景地就在此拍摄,张艺谋也正在此打造一个实景演出。

宋元时期:因处于南宋和元交界,此期重庆战事较多。大名鼎鼎的大足石刻,从晚唐开始雕刻,到宋代是高峰,个别延续到清代,大概将近一千年的开凿史,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石窟艺术最后的辉煌,此后中国无大规模的石窟艺术。合川钓鱼城,南宋时发生了钓鱼城保卫战,十万居民坚守36年。孛儿只斤·蒙哥受伤,于今北碚一带疗伤,后不治而死。当时蒙古骑兵在欧亚大陆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步兵无法比肩,加之游牧民族素来强悍是农耕民族不能比,欧洲人叫蒙古军为上帝之鞭。孛儿只斤·蒙哥死于钓鱼城,所以钓鱼城史称上帝折鞭之处,部分历史学家认为钓鱼城之战改变中国历史。现钓鱼城上的遗址不是南宋时期的,原遗址被元军毁掉,后来清代进行修复,此后又多次多次进行修复,所以现在钓鱼城的遗址有宋代、明代、清代的。这是钓鱼城范家堰南宋衙署遗址,在全国考古中完整发现宋代衙署发现不多,这个遗址非常完整,十分珍贵,曾获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图片5.png

 大足石刻

明清时期:由于水利的发展,重庆成为长江上游的水运、商贸中心,经济高度发达。明末清初,由于战争的影响,屠城使得重庆人口减少,当时史书记载重庆城里已出现老虎,可想而知人稀少。所以前清出现移民,这是重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移民。当时移民大都是从湖北麻城大槐树移民过去,所以移民是重庆近代最显著的特征,重庆市一个移民城市,没有多少真正的巴人后代。重庆是非常混合的城市,城市体现出移民的特点:开放、包容、兼容并蓄。湖广会馆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大的规模的移民会馆,现已被毁掉一部分,历史上其规模更大,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过去早期人类的生产活动紧挨水边,所以重庆的下半城,从朝天门到菜园坝顺长江一路是历史遗迹比较多的地方。

图片6.png  图片7.png

湖广会馆

近现代及当代时期:进入近现代,川渝是中国重要的兵源基地,也是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重庆有了比较大的发展。中国的近代史以1840鸦片战争开始,重庆包括贵州的的近代史我想都不能从1840开始算起。近代史是以门户洞开来开启的,重庆1891年设海关,标志着重庆近代的开始,比沿海晚近50年。西南其他地区比重庆近代史开启得稍晚。抗战时期是特殊的历史阶段,重庆为世界所知名是因为抗战,由于抗战重庆成为了抗战首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指挥中心,成为近代城市,抗战是重庆值得大书特书的历史。1949年11月30日解放重庆,1997年设为直辖市。

图片8.png

 民国初年的重庆

重庆的历史简而言之,就是四次筑城:秦张仪筑城、蜀汉李严筑城、南宋彭大雅筑城、明戴鼎筑城;三次直辖:抗战直辖,重庆刚解放时是西南大区所在地及1997年设直辖市。由此,从巴国以来,重庆有文字的历史记载大概三千年。

3.代表性文化

巴渝文化:上世纪有学者提出,过去的巴国、蜀国、荆楚、夜郎等都是独立方国,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尽管巴文化与蜀文化走向一统,但是在早期的区别还是很大。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学者在此领域做了很多工作,基本一致认为巴渝文化是重庆的根文化,是重庆主要的文化形态。巴蔓子是巴人的杰出代表,是一位巴人将军。巴国出现内乱,巴蔓子找楚王借兵,允诺事成割三城,后巴蔓子言只有守城的将军无割城的将军,遂以自己头颅谢罪,成为巴人忠勇、刚烈、勇猛的代表,现围绕巴蔓子墓做了巴蔓子遗址公园。

革命文化:目前对革命文化的解读认为革命文化是指辛亥革命以来代表进步的文化。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邹容,19岁赴日留学,20岁回国,22岁死亡,死后孙中山封其为大将军,是鼓动辛亥革命的先声。其完成《革命军》一书,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有几十万册销量。

图片9.png

 邹容家书

三峡文化:重庆属于三峡地区,三峡的瞿塘峡和巫峡都在重庆,重庆有三峡文化。我们在三峡工程中做了18年考古发掘,从早期古人类文化到现代文化,进行了梳理,证明三峡地区是中国文化南北沟通、东西交汇的节点,三峡地区出土的大量器物有北方的特征,有江汉平原的特征,有蜀文化的特征,有的纹饰还具有南方民族的特征。三峡地区非常有名的悬棺就是独特的三峡文化。

图片11.png 

三峡悬棺葬

移民文化:重庆从明末清初开始,不断的有移民。移民浪潮有十几次,大的有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抗战的大移民,优秀的一批人到重庆,让重庆从不到30万人的城市变为100多万人的大城市;三线建设移民,重庆属于三线的核心区,此次移民重庆还迎来了大量工厂和机构;本地移民外迁——三峡移民。讲重庆离不开移民文化。

抗战文化:抗战是重庆近代史上最辉煌的一段历史,是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所在地,是统一战线的重要舞台,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指挥中心。以周恩来为中心的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就住在红岩村,对外叫八路军办事处。周公馆在市委旁边,早期南方局就在此办公,后来由于大轰炸,不安全搬走。蒋介石官邸——云岫楼在南岸南山上,植被茂密,安全凉快。这些都是重庆抗战文化的遗址遗迹。

统战文化:统一战线是三大法宝之一。北伐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抗战是第二次合作。抗战期间 ,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做得很好,调动了全中国人民抗战的积极性,毛主席对统一战线工作进行了高度评价。国民参政会旧址、特园都是那时候的遗址。重庆谈判毛主席三次到特园,通报谈判情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重庆抗战期间,三个半民主党派是在重庆发起成立的,重庆成了中国统战最重要的地方,建立了中国民主党派陈列馆,是全国民主党派教育基地。

4.重庆的文博资源

可移动文物:登录可移动文物1482489件(套),其中珍贵文物44962件(套)。

不可移动文物:全市有不可移动文物25908处,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数据。

博物馆:这是迄今为止,在文物部门登记备案的博物馆有105家。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重庆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8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处、中国历史文化街区1个,中国传统村落74个。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据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重庆现存抗战遗址395个,涵盖重要史迹、外事机构、军事建筑、名人故(旧)居等11个类别。

二、今天:功能发挥

1.发展历程

1951年成立西南博物院,开启了西南博物馆的历程。1953年西南人民科学馆并入西南博物院,1955年,西南大区撤销,西南博物院变为重庆市博物馆,1958年成立重庆市红岩革命纪念馆,1963年创建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美蒋罪行展览馆,1991年创建重庆自然博物院,1993年创建创建黄山陪都遗址陈列馆,1995年创建重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2005国务院办公厅批准设立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新址正式对外开放,同年重庆市考古所从博物馆分出去。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是重庆文博的母体。

2.历史回眸

西南博物院1951年成立的时候,郭沫若题了馆名,但是没有用过,用的是西南文教部部长题的馆名。西南博物院最早在中华路,后来在桂花园,西南大区撤销以后,西南局上清寺的地方交给市委,市委琵琶山划给博物馆开办,可见其中的文化情节。所以习总书记所提文化自信还是很有道理、有针对性的。1955年以后就开启了重庆博物馆的时期,2000年,博物馆新馆舍开建,2005年6月18日重庆直辖纪念日的时候,博物馆正式开放,至今已经十五年了。

3.发展现状:一馆五舍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中国记载水文题刻很早,方法独特。白鹤梁一年当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水下,枯水期会露出来,露出来时文人骚客常在上面题,故白鹤梁有一百多段石刻,它的题刻是世界上已知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数量最多的水文题刻。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位于重庆市涪陵城北长江中,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世界水文资料宝库”、“水下碑林”,是三峡文物景观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在水下40米深处,经过97米长的扶梯,穿过100多米的水下走廊,可以通过观察窗看白鹤梁。

图片12.png

 

 

图片13.png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宋庆龄旧居陈列馆:宋庆龄旧居陈列馆为抗日战争时期宋庆龄的寓所和保卫中国同盟总部旧址,宋庆龄在此居住了三年多。位于渝中区两路口,是重庆市重要的抗战文物遗址,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全国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下的一个二级馆。

涂山窑遗址:涂山窑在南山上,是一个南宋的遗址,涂山窑是本地的一个窑口,在南宋时是名窑。

三峡文物科技保护基地:位于南岸区,项目占地18000平方米,是一个“文物医院”,目前正在建设,今年内可以建成投入使用,建筑很现代,是古代文物用现代科技手法保护、修复、展示的基地,是国家第一个文物保护装备基地的一部分,对面是国家文物保护基地的研发大楼,这是它的配套项目,建好后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文物保护中心。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地址位于人民广场,它的造型似水电站大坝,玻璃寓意着水的流动。建筑前些年被评为建国六十年优秀建筑。

图片14.png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下一步准备在重庆北部的两江新区选址建一个重庆博物馆、大学城重庆博物馆分馆(沙坪坝区),争取做到一馆六舍的格局,这是未来发展的设想。

4.陈列展览

展览大概分为四大类: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陈列、巡展。

基本陈列: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一定是与该地域的主流文化结合最紧密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基本陈列有壮丽三峡、远古巴渝、抗战岁月、重庆:城市之路四种主题文化。这四个是重庆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文化形态。三峡博物馆新馆建设之际,就对其展陈体系进行研究。早期的博物馆基本就是介绍当地通史,从古人类一直讲述到近现代。通史的优点可以大致介绍基本情况,缺点是讲不透。考虑到重庆通史与发达地方相比无优势,所以选择了这种最具特色的主题文化进行陈列,我们把它叫做新通史。壮丽三峡从从古人类、巫山人讲到动植物、船运、三峡地势、三峡大坝。远古巴渝从巴国讲到秦灭巴,汉代之后专门做了汉代的雕塑艺术展厅,之后有字画、瓷器、西南少数民族等其他展厅。抗战岁月从1891重庆开埠开始讲到西南局,抗战这段又单独展示,从1937年一直讲到还都。看完所有展厅,有观众觉得重庆的历史不清晰,下一步如果重庆博物馆建立起来可能会做一个通史的展览当做补充。这种新通史的做法,在全国是第一次尝试。

图片15.png 图片16.png

基本陈列

专题陈列:有瓷器、民俗等专题陈列,还有《巴渝旧事君应忆:荷兰高罗佩家族捐赠高罗佩私人收藏文物展》。高罗佩是荷兰的一位汉学家,抗战时是荷兰驻中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他去世后将部分收藏捐赠给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大唐狄公案》就是他翻译到西方的。

图片17.png 

历代瓷器

临时陈列: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有四个基本陈列,七个专题陈列,临时陈列数量较多。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构筑了1+2+n的展览体系:“1”项具有影响力的境外大展;“2”确保每年推出两项代表本馆定位和藏品特色的代表性原创临展;“N”个“命题式”原创临展。境外大展做过《穆夏:欧洲新艺术运动先锋》展,现在正在做的是《失落的黄金国——安第斯文明展》。我们把临时展览做成了系列展览,有世界文明与艺术系列;有走进长江文明系列,如《大溪——走进长江文明之达溪文化主题展》、《王国的尊严:玉器与良渚文明》;有区域合作系列,如去年联合西南地区的博物馆做的《盛筵——见证〈史记〉中的大西南》,获得了2018-2019年度的全国十大精品展;有精品书画系列,如《金刚坡下——傅抱石抗战时期绘画作品》、《回望归鸿》展;有巴渝名家系列,如《灵秀雄深——江友樵书画》大展;有节庆、纪念日系列,如《金猪贺岁》展、《福犬迎春》展等。

图片18.png 

《王国的尊严:玉器与良渚文明》展

5.藏品情况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品数量丰富、门类齐全、特色鲜明。共有藏品11.4万余件/套,实际数量28万余件,涵盖了可移动文物普查的35个类别。形成了以“古人类标本、巴渝文物、三峡出土文物、大后方抗战文物、革命文物以及书画、古琴等艺术珍品”为特色的藏品系列。

巴渝文物:巴渝文化是重庆的代表性文化,巴渝文物是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重要藏品。

图片19.png

铜钺 (战国)

 

图片20.png

                铜钺上的“王”字和巴蜀符号

三峡出土文物:代表有巴郡朐忍令景云石碑。

图片21.png 

巴郡朐忍令景云石碑 (东汉)

书画:藏品有一万余件。代表有南宋《唐寅临韩熙载夜宴图卷》(明)。此画为唐寅仿作,因唐寅有自己的创造,画内家具、衣着为明代,五个场景做了调整,更符合故事逻辑,故此画仅次于故宫的所藏的《韩熙载夜宴图》。

图片22.png

 唐寅临韩熙载夜宴图卷 (明)

古琴:代表藏品有宋代苏东坡的琴“松石间意”琴,明四家唐伯虎等四人全有提款。曾做过古琴展,在全国巡展影响很大。

抗战文物:代表藏品有《文工会成立签名轴》,基本当时在重庆的中国文化名人全部在上面有签名。另一件抗战文物代表为《江竹筠遗书》,这是江姐去世前给其弟弟写的书信,是江姐的托孤遗书。

图片23.png 

文工会成立签名轴 (1940年)

三、明天:融合发展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在成立时就在考虑展览如何做,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呈现重庆的主题文化,希望观众参观完后对重庆的主题文化有清晰的了解,所以表露给观众的表情就不是通史。所有博物馆的陈列都不一样,呈现给观众的表情也不一样。各博物馆根据其自身的定位,有不同的文化表情,下一步博物馆的文化表情重点在什么,我个人认为是如何发展,这种表情就体现在博物馆的科技含量。下一步博物馆的发展方向一定是智慧博物馆,这从今年的疫情就可以看出来。疫情期间线下不能参观的时候,博物馆做的全部是线上的展览,观众通过博物馆网站进入虚拟展厅进行参观。这是疫情期间不得已而为之的,但也预示了今后博物馆的发展一定是朝智慧化发展。今后任何实体馆到馆的观众都会有上限,去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到馆观众210万人,最高时18000人/次每天,大大超出建筑设计的人流量。实体馆一定会有建筑物承受极限,但网上无极限,所以近年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十分重视智慧博物馆建设。智慧博物馆会经历四个阶段: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现在做的是数字化到智能化阶段,现在离智慧博物馆还很远。围绕智慧博物馆建设,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标准规范建设

我馆搭建了自己的平台体系,制定了十个十个馆内的标准和指南,有《文物信息共享平台技术标准》《文物信息交换平台技术标准》《文物信息服务专用设备技术标准》《文物信息系统安全指南》《文物信息网络建设指南》《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元数据规范》《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数据采集标准》《文物影像信息指标体系》《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信息化标准体系》《信息服务环境技术标准》。这些标准可以让采集的所有数据能够共享,最大限度避免信息孤岛。

2.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网络安全监控防护系统,系统有高清摄像和雷达搜索技术,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文物安全;有一体化机房;有预防性保护设施设备。文物预防性保护是通过有效的质量管理、监测、评估、调控干预,抑制各种环境因素对藏品的危害作用,努力使文物处于一个“稳定、洁净”安全生存环境,尽可能阻止或延缓珍贵文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乃至最终劣化,达到长久保存文物和档案的目的。文物预防性保护是预防文物不生病、少生病,过去是文物出了问题后进行修复,现在的观念是预防文物生病,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展厅、展柜、库房都有预防性保护设施设备。

图片24.png

 预防性保护设施设备

3.大数据挖掘分析能力建设

搭建覆盖全馆各个领域的业务系统群(总计27个),实现对博物馆工作状态的感知;综合信息展示,对博物馆运行状态进行综合展示;通过对进馆观众的年龄、性别、地域以及民族等信息,描绘出进馆观众的结构分布图,利用人流在展厅中的观展线路以及驻留统计,得到进馆参观观众活动热力图,结合观众基础信息和观众观展信息,对公众服务管理能力进行评估;对展厅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保存环境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调控。

4.博物馆+互联网——网络主题宣传实现文化传播

基础设施建设是为了文物安全和文物宣传的需要,做好各类平台建设可以加大文物在互联网上的宣传。在互联网宣传方面,从去年开始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在重庆地标之观音桥商圈,3788平方米的亚洲第一户外大屏——“亚洲之光”巨屏连续投放了一周《穆夏:欧洲新艺术运动先锋》展和馆内藏品资料进行宣传,很多观众都是看了广告后来参观的;与腾讯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创新传播方式,将传统文化孵化转化为新文创,文创元素已经植入到了腾讯游戏当中去;与新浪微博合作,举办了读城活动,反响很好,短期内阅读量达到两个亿。主题网络宣传让博物馆文化占据网络声量和流量,博物馆与网络运营商合作让传播实现数量级的增长,体现出博物馆时尚、现代的一面,与年轻人沟通的一面。认识一座城市从博物馆开始,通过博物馆来读这座城市。2020年6月13日,《重博文物会说话》系列融媒体传播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荣获2020年度“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精品(新媒体)”全国十佳奖项。

5.博物馆+新文创

文创是博物馆重要的传播途径,近年来我们结合馆藏做了一些文创方面的努力。如我馆馆藏近50张古琴,数量次于故宫和湖南省博物馆,唐琴和现代琴都有,我们结合古琴开展了很多活动,举办了古琴培训班;如我馆结合馆藏鸟形尊开发了很多文创;配合《穆夏:欧洲新艺术运动先锋》展,做了穆夏主题的人头像咖啡;与重庆本土一些电视台合作,在博物馆展厅里直播带货;举办“渝情渝礼”文创大赛等。目前形成了山城文创系列、三峡文创系列、民国文创系列等文创系列产品。

图片25.png  图片26.png

“渝情渝礼”文创大赛

图片27.png 

穆夏咖啡

6.“博物馆+科技”融合的践行者

传统文化只有插上科技的翅膀才能飞得更高更远,所以我馆近年在博物馆+科技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去年作为综合类博物馆的代表获得了国家五部委颁发的“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目前为止全国只有三个博物馆进入示范基地。进入示范基地主要有白鹤梁博物馆水下保护技术、博物馆+互联网技术(智慧博物馆)、文物保护技术三大支撑。白鹤梁博物馆水下保护技术首创水下文物原址保护与展示先河,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原址水下保护方案即“无压容器”方案。方案克服了水下文物保护工程在力学、结构和岩土力学、水下施工以及原址展示等方面的重大技术难题。在无压容器、水下照明系统、水下玻璃观察窗、水下摄像与监测、保护体循环水及水环境监测等方面进行了技术应用创新。在文物保护技术方面控构建了完整的文物科技保护与修复体系。

7.博物馆+市场

观众是客户,要有做市场营销的观念,培养自己的观众,让观众络绎不绝。省级馆情况稍好,但县级馆基本没有多少藏品,也没有多少观众。怎么带动此类馆发展,我们建立了“1+N”的总分馆体系和区域间博物馆联盟。“1+N”的总分馆体系不改变行政隶属关系、资源共享、展览交流、文创协同、互利共赢。建立区域间博物馆联盟如西南博物馆联盟,整合资源优势、协同融合发展、突出中国西南地区区域文化的整体性,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整合资源、互利互赢、互相扶持、创新发展,目前已经做出了共同办展、培训等尝试。

传统博物馆给人的文化表情是庄严的、昏暗的、厚重的、老气横秋,新的博物馆一定要适合现代文化和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文化表情应是人性化的、明快的、时尚的、温柔的。博物馆的展览教育、文创体系,都要为不同类型的观众做定制,要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如老年观众有文化积淀,对这类观众讲得更多是文化,对学生要讲究有趣,要开发定制课程。博物馆里要有年轻人喜欢的文创,让文创成为博物馆的最后一个展厅,让观众把博物馆带回家。博物馆不应是过去苍老的表情,而应是现代年轻的表情,博物馆的表情要做出改变,要有线下的表情,也要有线上的表情。今天的博物馆要摸索自己的表情,来迎合观众,传播文化,无观众那么传播文化就是空话。让博物馆成为观众喜欢的博物馆是文博人的责任,要把过去的面具拿掉,带上观众喜欢的面具,可能是和蔼的面孔、睿智学者的面孔,但更多的是社会服务者的面孔。这样才能让观众喜欢文创、喜欢展览、喜欢教育、喜欢博物馆,博物馆才能有越来越多的观众。什么样的博物馆才是好的博物馆?我认为观众喜欢的博物馆才是好的博物馆。我也把这句话作为今天讲座的结束语。

交流

1.问:去年去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参观未看到《唐寅临韩熙载夜宴图卷》(明),工作人员告知这幅画十年才展一次,请问下次什么时候才能看到?

答: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展品多,展厅少,文物都是轮换着展。珍贵文物一般展陈时间都较短,展陈一段时间后需要回库房保养。请你关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官网,官网会有预告,明年可能会推出。明年是我馆建馆七十年,会举办齐白石作品展,应该会展出齐白石的山水十二条屏,这是齐白石非常重要的作品,在其著录中都是有记载的。

2.问:听程馆长讲座受益匪浅,十分感谢。现在博物馆有面向少数民族、山区、贫困地区的,你认为工作中最高兴、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

答:博物馆都做巡展,贵州省博物馆应该也做。但做巡展很难,难在人手不足、路程遥远、经费不足。我借鉴在文化部门工作的经验,市县联合,用物联网系统来做。把区县串起来,做一个巡展库,各区县在巡展库里选择要举办的展览,选择好后把展览资料发给各区县举办单位并提供展具,区县自己组建巡展小组,我方建立展览库,做好培训及首场讲解,区县到当地主管部门报专项,申请经费,用这种方式把巡展做好。做巡展还有另一个方式:流动展览车。四川、内蒙都用这种方式。但这种方式的弊端是车太贵且带不了几件文物,山区加长车不安全,不适合山区实际情况。这是我的经验,不知道能不能为贵州提供借鉴。贵州情况稍微复杂,可能存在语言等问题,与市县联合来做要好一些。

3.问:您说博物馆面对各种观众,博物馆要接地气。但当一个物品的文化或精神只有一种的时候,如何调整让不同的人认识、理解它?调整的时候,会不会有些改变会让人产生误解?在重庆有很多文化,这些文化当中是否有联系和融合?在做文创的时候是否会融合起来开发?

答:不同的观众对文物、展览有不同的理解,很多文物学界未必都有统一的理解。对文物的解读会有这个问题,但文物的解读博物馆要有底线,要进行主流的解读和不违反底线的解读。主流的解读即大部分人的观点,可以把各种观点都列出来,观众自行去评判。不违反底线的解读即解读不能违反原则,学术研究无禁区,宣传要有纪律。重庆市委归纳了六种主流文化,重庆的专家做了研究,学界的研究认为巴渝文化是地域文化,是重庆的根文化,是基础文化,革命文化、抗战文化是重庆极富特色的文化,移民文化、三峡文化、统战文化是一种补充。现在我馆的文创主要还是围绕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来开发,统战文化、革命文化的文创也有,但要做这些文化的文创较难。

4.问:与其说是提问,不如说是一个建议,听你介绍了重庆的六种文化,我认为重庆应该还有一个文化:码头文化。从你的介绍中没有看到相关展览,有点遗憾,可能有临展,但是我想可以把它做成固定的陈列,所以我建议重庆博物馆对此做一个展览,有专门的固定展区。赤水成立贵州航运博物馆,重庆更应该有相应的展示。另外,从文创产业的角度,可以多联系各企业,在展览的丰富性上和营收上应会有发展。

答:重庆是应江而生的城市,从远古到现在都离不开江,在壮丽三峡、抗战、城市之路部分都讲到了航运。但在文化形态的研究上,航运文化、码头文化属于亚文化,由于展陈条件所限所以在展览中没有做专题展。以后有条件,不排除做一些相关的展览。围绕这一块的文创也有一些,去年联合三峡沿线的博物馆成立了三峡博物馆文创联盟,把整个博物馆系统的文创IP进行联合授权,统一商标,全部叫三峡渝礼,共同委托专业的设计团队和生产厂家进行研发生产。下一步我们的文创会进入到整个三峡流域的博物馆、景区、游船等场所。

5问:感谢程馆长的演讲,给我们介绍、梳理了重庆文化,我印象最深的是水下博物馆、智慧博物馆、预防性保护技术,作为博物馆要给人第一印象、名片式的印象,如南京大屠杀给人的印象就是大屠杀纪念,警示后人要不忘国耻,故宫的建筑就是它的名片,贵州省博物馆给人的印象是多彩贵州多民族的印象。贵馆想打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答:我们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一个馆舍。中国重庆三峡博物馆给人的印象是一个专题馆,是介绍三峡的,重庆博物馆是综合性博物馆,综合性博物馆因为综合性太强所以给人深刻印象地方的要弱一些。故宫是中国古代的皇宫,所以给人印象深刻。白鹤梁博物馆是专题馆,专门介绍白鹤梁水下题刻,又是水下展陈,所以给人印象也很深刻,综合馆你可能只对某一个展览印象深刻。到中国重庆三峡博物馆的观众可能对壮丽三峡印象深刻,因为它采用了大量的场景式的展览,汉代石刻精美,观众也可能对汉代雕刻印象比较深刻。所以我们下一步计划把中国重庆三峡博物馆和重庆博物馆拆开,中国重庆三峡博物馆只做三峡文化,重庆博物馆就重点介绍地域文化。目前对参观的观众而言是有定位上的模糊,下一步两馆分开就好了,就不会有歧义了。

总结

李甫副馆长:什么样的博物馆是好博物馆,刚才程馆长给我们解答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求的博物馆才是合格的博物馆、好的博物馆。大家对贵州省博物馆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可以在贵州省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上留言,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来改进提升。另外,向大家宣布一下展览消息,8月25日,我馆新展《芳华——侗族女人的一生》即将开幕,这是疫情后我馆第一个原创性临展。8月28日,《恐龙来了——重返中生代》也即将开展,欢迎大家到馆参观。最后,感谢程馆长给我们带来的精彩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