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展进军营!“文物里的长征”携模型亮相武警官兵沉浸式触摸红色历史

来源:本站 作者:贵州博物馆 阅读:310次 发布时间:2025-09-25

1758767971954579.png

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加强军地文化交流,由贵州省博物馆主办的“文物里的长征——贵州省博物馆馆藏红色文物图片巡展”首展于2025年9月18日下午走进武警贵州总队贵阳支队。此次展览不仅以丰富的文物图片重现长征历史,更在形式上创新,首次携带文物模型出展,为武警官兵们带来一场沉浸式的历史文化体验。

本次展览精心挑选了10件/幅与红军长征过贵州相关的珍贵文物图片以及三件(套)文物模型。其中,有贵州长征标志的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布告、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布告(第四号);有军民情深见证的红军连长陈树榕买猪兑换字据、群众为红军病员送饭用的提篮和饭碗、中央红军过太平渡搭浮桥的门板;有革命信仰象征的红军读本、红军入黔散发的宣传单《出路在哪里》、王绍均手抄《红军歌曲》等。这些文物从不同角度展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成为长征精神的生动注脚。(插图:4件文物拼图,按顺序分别是

1934年红军在贵州散发的传单“出路在哪里”

红军送给李祖德的瓷茶壶

1935年红军连长陈树容给农户的买猪条

1935年群众掩护红军伤员送饭的陶碗)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官兵更直观地感受文物的魅力,我馆首次将文物模型带到军营。从1935年群众掩护红军伤员送饭的陶碗,到红军送给李祖德的瓷茶壶,每一件模型都制作精良,较好的还原了文物的细节。官兵们可以近距离观察、触摸这些模型,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亲密接触。在1935年群众掩护红军伤员送饭的陶碗模型前,一位武警战士感慨道:“以前在史料里读军民互助,今天摸到这个陶碗模型,才更直观地感受到当年群众对红军的真心——哪怕是一个普通的碗,装的也是共渡难关的决心,这种精神我们得一直传下去。”这真是一种精神血脉在传承。

 图片2.png

图片3.png

1758768220368988.png

为了帮助官兵们更好地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省博物馆还选派了自主择业军人志愿者代表参加巡展。她带着双重“身份”讲解:既是曾身着戎装的“战友”,能懂官兵们的使命担当;也是深耕红色历史的“讲述者”,可生动讲述每件文物承载的历史事件和感人故事,能把陶碗、标语等文物里的细节讲得鲜活,让长征精神在官兵们心中扎根。

图片5.png

1758768431686677.png

此次展览进军营活动,是贵州省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的重要举措。通过展览,不仅丰富了武警官兵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让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武警官兵们纷纷表示,将以长征精神为指引,立足本职岗位,苦练军事本领,为国防事业和社会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片7.png

这场融合图片、模型、讲解、互动的立体展览,不仅让武警官兵们直观感受到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更体现了长征精神中“不怕牺牲、严守纪律、依靠群众”等内涵,长征精神变得可触可感。下一步,贵州省博物馆将带着这些"会讲故事的模型"继续深入军营、学校和社区,让更多人在与历史的对话中汲取前进力量。



文字:张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