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黔中八十载,思政铸魂育新人——贵州省博物馆与贵阳实验三中联合举办大思政课开幕仪式

来源:本站 作者:贵州博物馆 阅读:95次 发布时间:2025-10-24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深入响应省文厅、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求,充分激活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推动革命文物资源转化为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10月23日下午2:30,贵州省博物馆与贵阳实验三中在省博6号展厅联合举办“烽火黔中八十载,思政铸魂育新人”大思政课开幕仪式,正式启动以抗战胜利80周年为主题的大中小学“大思政课”系列活动。

image.png


本次仪式汇聚多方力量贵州省博物馆副馆长李甫贵阳实验三中校党委副书记杨奕、教师发展处主任付大林、历史教研组长魏飞受邀出席;贵阳实验三中初二年级80余名师生代表现场参与教育类、文化类媒体代表全程参与报道。

仪式现场,贵阳实验三中校党委副书记杨奕首先致辞。他表示,此次馆校联动开展大思政课,是学校深化思政教育改革的关键实践——将贵州抗战时期的革命文物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能让青少年在“触摸历史”中真切感悟革命精神、厚植家国情怀,既是对革命先辈的深切缅怀,更是落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要求的具体行动。

image.png


贵州省博物馆副馆长李甫发表讲话。他强调,省博始终以“打造社会大课堂”为己任,此次大思政课紧扣“文物为体、历史为魂、学段为脉”核心特色,创新构建“馆校合作、双师双驱”一体化思政教育模式。其核心目标是让“革命文物”活起来,成为青少年读懂贵州抗战历史、热爱家乡热土、勇担时代责任的生动教材。  

image.png


随后,贵州省博物馆社教部宋佳老师与贵阳实验三中田苗苗老师并肩,以“烽火黔中八十载,思政铸魂育新人”为主题,开启“让文物讲思政”第一课!本次思政课首次引入数字人技术、NPC角色扮演,彻底打破传统课堂的单向输出模式,以科技为笔勾勒出“技术赋能思想引领”的教学新图景。课堂不再局限于实体空间,而是通过数字技术构建起“实体+虚拟+云端”的三栖教学场景,让思政内容从“理论说教”变为生动可感的沉浸式体验。这种“看得见、问得到、能参与”的模式,不仅点燃了课堂的科技氛围,更让学生从被动倾听者转变为主动建构者,显著提升了思政课的互动性与思想穿透力。 

image.png

实验三中历史教师田苗苗进行课程导入


image.png

讲解员宋佳开启思政课


image.png

晴隆县的修路民工(贵州师范学院学生:杨建)


image.png

国立贵阳医学院的教师(志愿者:牟霞)


image.png

体验战时包扎和急救


image.png

故宫运输文物工作人员(志愿者:曹利江)


image.png

image.png

体验文物打包及运输


image.png

学生观看数字人视频


作为贵州省博物馆“让文物讲思政”系列活动的开篇之作,本次开幕仪式不仅明确了活动定位与核心内容,更为省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创新提供了“馆校联动”的实践范本。据悉,后续省博将联合多所大中小学,分学段设计并实施沉浸式思政课程,通过文物专题展览、情景化教学、红色实践研学等多元形式,持续推动革命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引导广大青少年铭记抗战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注入强劲红色动力。

image.png


文字: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