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站 作者:贵州博物馆 阅读:245次 发布时间:2025-11-20
11月10日至11月14日,中国博物馆协会服装与设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融新聚彩——民族服饰研讨会及研修班”在广西南宁隆重举行。此次研讨会及研修班由中国博物馆协会服装与设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办,广西民族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承办。

开幕式上广西民族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陆文东,中国博物馆协会服装与设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季晓芬分别致辞。广西民族博物馆、贵州省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先后作主旨发言,围绕文创产品创新开发、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展品活化利用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分享了在民族服饰文化传承中的宝贵经验与创新探索。我馆作为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应邀组团参会,馆党委委员、副馆长李甫作主旨发言分享贵州实践。我馆社会教育部主任张婵作为副秘书长围绕相关专题交流联动策划,为推动全国民族服饰文化传承创新贡献黔地智慧。


会上,我馆党委委员、副馆长李甫以《贵州省博物馆民族服饰藏品概况、文化价值及利用》为题作主旨发言。系统介绍了贵州省博物馆在民族服饰资源保护方面的扎实举措,包括构建涵盖苗绣、侗布、银饰工艺的数字化档案库,开展高湿环境下服饰文物修复技术研究等核心工作;重点分享了馆方推动民族服饰“破圈”的创新案例,从服装上所呈现的苗族银饰元素与现代产品的跨界融合,到“村T”亮相日本大阪世博会的文化传播实践,再到联合设计师品牌开发轻量级非遗文创产品的市场探索,生动诠释了“让文物活起来”的贵州方案。李甫倡导,民族服饰应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创新,博物馆应成为资源整合者、跨界连接器,让传统技艺在当代生活中持续绽放光彩。


(馆党委委员、副馆长李甫)
作为专委会副秘书长,我馆社会教育部主任张婵在常务委员工作会议交流环节,以“博物馆视角下民族服饰的学术研究与公众传播”为中心发言。她结合贵州省博物馆馆藏优势,分享了在民族服饰文化内涵挖掘、展览策划创新、联动社教普及等方面的经验做法,提出“以学术为基、以传播为翼、以体验为桥”的发展思路,建议通过数字化采集、云端式展览等多元形式,让民族服饰承载的文化基因深入人心。其观点得到与会专家的广泛认同,为博物馆行业开展民族服饰联动策展、公众教育等提供了有益借鉴。

(馆社会教育部主任、兼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此次参会是贵州省博物馆履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职责的重要举措,不仅展现了贵州在民族服饰保护传承领域的丰硕成果,更通过与全国同行的深度交流,搭建了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桥梁。未来,贵州省博物馆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民族服饰学术研究,拓展跨界创新路径,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形式,让贵州少数民族服饰这一“穿在身上的史书”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争光添彩。
